文章來源:千家網、藍血研究、智言智語話AI
華為于8月8日發布全球產業展望GIV@2025,提出智能世界正在加速而來,觸手可及,并預測:到2025年,智能技術將滲透到每個人、每個家庭、每個組織,全球58%的人口將能享有5G網絡,14%的家庭擁有“機器人管家”,97%的大企業采用AI。
筆者從事服務機器人研發工作,所以對該行業有一定的了解。當今天看到華為發布2025年十大預測的內容時,第一時間在部門內進行了分享,給了小伙伴們極大的鼓舞。由于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有比較大的差異,所以本文僅對服務機器人進行解讀。
十大預測:機器人占比達20%
十大預測中,其中關于機器人的預測占比達到20%:
趨勢一:是機器,更是家人
隨著材料科學、感知人工智能以及5G、云等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,將出現護理機器人、仿生機器人、社交機器人、管家機器人等形態豐富的機器人,涌現在家政、教育、健康服務業,帶給人類新的生活方式。
GIV預測:2025年,全球14%的家庭將擁有自己的機器人管家。
趨勢二:超級視野
以5G、AR/VR、機器學習等新技術使能的超級視野,將幫助我們突破空間、表象、時間的局限,見所未見,賦予人類新的能力。
GIV預測:2025年,采用VR/AR技術的企業將增長到10%。
趨勢三:零搜索
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,智能世界將簡化搜索行為和搜索按鈕,帶給人類更為便捷的生活體驗:從過去的你找信息,到信息主動找到你;未來,不需要通過點擊按鈕來表達你的需求,桌椅、家電、汽車將與你對話。
GIV 預測:2025年,智能個人終端助理將覆蓋90%的人口。
趨勢四:懂“我”道路
智能交通系統將把行人、駕駛員、車輛和道路連接到統一的動態網絡中,并能更有效地規劃道路資源,縮短應急響應時間,讓零擁堵的交通、虛擬應急車道的規劃成為可能。
GIV預測:2025年,C-V2X(Cellular Vehicle-to-Everything)蜂窩車聯網技術將嵌入到全球15%的車輛。
趨勢六:人機協創
以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,將大幅度促進未來創新型社會的發展:試錯型創新的成本得以降低;原創、求真的職業精神得以保障;人類的作品也因機器輔助得以豐富。
GIV預測:2025年,97%的大企業將采用AI。
趨勢八:共生經濟
無論身在何處、語言是否相通、文化是否相似,數字技術與智能能力逐漸以平臺模式被世界各行各業廣泛應用。各國企業都有機會在開放合作中,共享全球生態資源,共創高價值的智能商業模式。
GIV 預測:2025年,全球所有企業都將使用云技術,而基于云技術的應用使用率將達到85%。
趨勢九:5G,加速而來
大帶寬、低時延、廣聯接的需求正在驅動5G的加速商用,將滲透到各行各業,并比我們想象中更快地到來。
GIV預測:2025年,全球將部署650萬5G基站,服務于28億用戶,58%的人口將享有5G服務。
趨勢十:全球數字治理
觸及智能世界,遇到了新的阻力和挑戰。華為呼吁全球應該加快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、數據使用原則;并鼓勵推動建設第三方數據監管機構,讓隱私、安全與道德的遵從,有法可依。
GIV預測:2025年,全球年存儲數據量將高達180ZB。
機器人涉及的技術
對于服務機器人,涉及到三個核心問題:
1.我在哪里?
2.我要去哪里?
3.我怎么去?
針對以上三個問題,業界提出了不少的解決方案,如SLAM(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)和VSLAM(視覺-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)。根據對上面三個問題的回答,不難總結出機器人的基本功能,如下圖所示:
為了提高機器人設計和開發的效率,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了一套機器人開發套件Robot Operating System,縮寫為ROS。ROS的系統架構是由摩根·奎格利(Morgan Quigley)設計,他當時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生,他的博士導師是中國知名度非常高的吳恩達(Andrew Ng)。
ROS由核心通信機制、開發工具、應用功能和生態系統四部分組成。目前有ROS和ROS2兩個版本,其系統架構區別為:為了提高機器人設計和開發的效率,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了一套機器人開發套件Robot Operating System,縮寫為ROS。ROS的系統架構是由摩根·奎格利(Morgan Quigley)設計,他當時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生,他的博士導師是中國知名度非常高的吳恩達(Andrew Ng)。
ROS由核心通信機制、開發工具、應用功能和生態系統四部分組成。目前有ROS和ROS2兩個版本,其系統架構區別為:
兩者主要的區別在于通信機制的變化。ROS2采用了DDS機制,解決了ROS實時性的缺陷,因為這個缺陷很嚴重,以至于被詬病很久。
其中定位與導航是機器人最核心的功能,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:一是地圖精確建模;二是機器人準確定位;三是路徑實時規劃。在近幾十年的研究中,對以上三個重點提出了多種有效的解決辦法,如SLAM和VSLAM。在ROS中實現機器人的SLAM和VSLAM是比較方便的,業界有不少這方面的開源代碼。
機器人的難點
對于服務機器人來說,它是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和多種技術實現的產品,其中關鍵技術包括: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、語義解析及交互技術、定位與導航技術、運動控制技術、調度管理技術、電機及舵機技術、通信技術等。
不論是智能音箱和還是目前商用的機器人,往往被人們詬病為智障。主要體現在語義解析及交互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多輪對話效果不理想,深度不夠。
與設備對話還需要喚醒詞,與人們的普通溝通方式還存在差異。但也看到了一些變化,在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,百度推出了無需喚醒詞的智能音箱。
在遠距離和強噪音場景下,設備被喚醒的概率還比較低,出錯的概率比較高,嚴重的影響了用戶的交互體驗。
定位與導航、避障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特別是室外和戶外場景,由于缺乏參考坐標,容易發生機器人被綁架的現象,換句話說就是機器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。從檢測到障礙物,到機器人做出動作響應,時延太長,撞人時有發生,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運動控制的難點是機器人的柔順性、速度和精度,在這方面的NO1公司是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,沒有老二,其他公司的運動控制技術與波士頓動力公司差距實在太大。
機器人的趨勢
據國開聯研究院預計,到2021年,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850億美元。目前全世界至少有48個國家在發展機器人,其中25個國家已涉足服務機器人開發,掀起一波服務機器人研發熱潮。
在市場需求增長、人們消費水平提升的雙重因素驅動下,服務機器人增速和產業規模都在迅猛擴大,有望超過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,成為拉動機器人行業增長的新動力。并且未來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呈現家庭化、智能化以及產業化的發展趨勢。
家庭化是服務機器人發展趨勢之一。在家庭服務方面,服務機器人不單可以提供諸如掃地等清潔服務,還可以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,通過數據分析后為用戶推送服務。不管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教育機器人,都已經成為目前比較火爆的話題。
前不久,華為任正非簽發的《關于對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的通知》中,排在第二名的秦通博士,年薪200W,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畢業,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三維視覺,基于視覺/慣性傳感器的無人機地圖構建與定位。
目前國內在機器人占有領先地位的是優必選公司,前不久大疆公司也發布了一款教育機器人產品機甲大師,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介入機器人領域了。
所以華為預測到2025年,14%的家庭將擁有機器人管家,一點都不為過。特別是5G技術的商用,一大批機器人公司將會誕生。
2019年7月31日,華為舉行“千瘡百孔的爛伊爾2飛機”戰旗交接儀式,任正非在儀式上做了題為《鋼鐵是怎么煉成的》的講話。該講話內容以電郵講話【2019】078號文面向全體員工發布。
任正非在講話中表示,華為終端業務“油箱”被打爆(芯片是發動機,生態是油箱),還來不及建立起生態,可能會遭遇艱難的“長征”。8月9日,華為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面向全球發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統——鴻蒙(Harmony OS),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。但是,沒有生態的操作系統孤掌難鳴,也由此,華為終端業務CEO余承東在媒體采訪時說:“當華為在中國還很小的時候,就出海了,做到了海外第一,在海外的市場遠遠超過中國。中國互聯網公司決心不夠,其實在國內做的好,在海外也一定能做好”,并呼吁“中國互聯網公司一起出?!?。
實踐證明,華為有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。其集中兩年的關鍵時間即完成了鴻蒙系統的開發,鴻蒙不僅可以替代安卓,也同時支持全球現有標準。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,可以在一夜之間,將所有華為手機都升級為鴻蒙系統。
任正非在講話中說,要把“人才燈塔”亮起來,吸收更多的“丙種球蛋白”進入華為的人才系統和組織平臺,五年以后,要打出一支迎接勝利的隊伍。要迎接什么樣的勝利?任正非認為不是5G,5G只是小兒科,人工智能才是大產業,才是華為發展的戰略要地。在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核心要素中,美國有超級計算,有超級存儲,但沒有超速聯接,如果又不用5G的話,一定會落后一步。
任正非還強調,華為有信心全面補好“爛飛機”上的“洞”,承受美國的打擊?!叭A為這個‘二愣子’經歷一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機器的瘋狂打壓還沒有死?!?/p>
活下去就是勝利!